2006年12月6日逛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的街區
是由和平路(昔日之「下街」、「新街」)、中央路(上街)、
中山路、新南街、草店尾街、後尾街等所組成,
其中上街、下街與新街是商業區,
新南街則是高級住宅區,
草店尾街與後尾街則是勞工們的住處。
大溪是桃園最早開發的地方,
經由大漢溪小帆船行駛淡水河,
與大陸貿易興盛,
造就許多商號與商賈。
日治大正時代流行巴洛克建築風格,
和平、中山路等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
與閩南傳統裝飾圖案,
包括希臘山頭、羅馬柱子和中式的魚、
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混合,
形成大溪專有的特色。
和平老街開發較晚,
老屋的保存狀況也較好,
街上特色商店林立,
小吃、木器商店甚多。
早期拜淡水河運發達之賜,
位於大漢溪畔的大溪因而發展,
台北之間運送民生物資的重要橋樑。
約在清光緒年間,
大溪憑著依山的地勢和臨河的水利,
發達的航運與豐富的物產,
促使大量的製造樟腦、製茶、
採媒工人及運輸業者湧入大溪,
外商紛紛設立洋行於此,
大大小小不下三、四百家,
其中以和平、中央、中山等路最為繁榮。
日本大正8年(1919年),
由清領時期發展起來的和平路與中山路,
經過「市區改正計劃」拓寬馬路,
當時的各商家洋行為了顯赫聲勢,
紛紛禮聘重金改建牌樓,
而當時的建築師為了彰顯所學,
不約而同選取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牌樓設計,
在空間侷限的街屋立面上裝飾繁複華麗。
1930年後,
這一個與水共生的城鎮,
在泥沙淤塞嚴重,
河道嚴重衰退下,
失去交通的重要地位,
大溪漸漸地沈寂了。
如今,
僅可由老街殘存的華麗街屋,
依稀想見昔日的風華歲月。
大溪老街 全興、灝氣
大溪老街 松茂茶棧
大溪老街 全裕
大溪老街 協大
大溪老街 珍惟
桃園縣農民活動中心外觀
桃園縣農民活動中心外
我們苗栗縣退休警察協會
2024年6月19日桃園市一日遊,
走過東眼山、角板山及黃日香豆干店,
接著來到大溪老街附近的停車場。
大溪消防分隊的119辦公廳舍。
武嶺橋(康莊路)
大溪為重要觀光景點,
每逢假日駛往老城區的車輛壅塞,
橫跨大漢溪的武嶺橋位於台3線37公里處,
為銜接兩岸必經之路,橋長760公尺,
原為雙向4車道,內側為快車道,
外側為機、汽車行駛的混合車道。
巨石吟
滄桑閱盡守灘頭
早看揚帆夜伴舟
沒入洪流欣出土
風華見證獻新猷
月眉山觀音寺管理委員會撰
大嵙崁歷史軸牆
如果有時間,
可以在這裡慢慢研讀,
可惜我們只能來這裡秀一下。
大嵙崁遊程導覽,
看看地圖,
比較清楚自己身處位置。
玫瑰左岸莊園
(Inn Rose)
餐廳、民宿、星空酒吧,
老闆大投資,
在整面牆上彩繪。
Inn Rose
想進去裡面消費,
我們跟團,不可能。
外面獨立空間,
坐在這裡,
不受其他人干擾。
大慶洞,
位於大溪橋與大漢溪畔間,
過去曾經是桃園與大溪間往來必經的狹窄隧道,
隨著武嶺橋的興建完工而不再是交通要道,
在桃園市政府與大溪區公所的改造下,
成功轉型成為休憩型觀光步道出入口,
有石板步道通往大溪老街,
是來到大溪必遊的新興景點。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福仁宮
在福仁里和平路100號,
主祀開漳聖王,聖蹟頻傳,
在地人的主要信仰。
嘉慶十八年(1813年)建立,
占地3百多坪,
為桃園供奉開漳聖王廟宇占地最廣者。
2025年5月14日
我們再度來到大溪老街,
進入福仁宮廟內看看,
徒手向眾神膜拜,
與燒香意義是一樣的,
祈求眾神保佑。
主神開漳聖王,
原名陳元光,
曾任漳州刺史兼任漳浦縣令,
是福建漳州、廣東潮州與
畲族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年少時便跟隨父親到處征戰,
之後承襲父親職位,奏請設立漳州,
信仰由來源於在當地的崇高地位
和對當地人民的影響力。
在平定潮州叛亂、開拓漳州地區、
安定邊疆等方面作出重大貢獻,
因此被漳州地區的人民尊稱為開漳聖王。
開漳聖王的信仰在漳州地區及
閩台地區廣泛傳播,
也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
財神爺
通常分為「文財神」與「武財神」兩類,
農夫、文職人員信奉的多是文財神;
經商者則信仰武財神。
文財神包含比干、陶朱公范蠡等,
武財神則包含玄壇真軍趙公明、關聖帝君君關公等。
「文財神」與「武財神」又合稱為「正財神」,
「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如五路財神等。
玄壇元帥
是中國道教及民間的神祗,
最初為道教護法神,
隋唐之後奉為瘟神,
元明之後逐漸演變為財神。
定光古佛
是宋代的一位高僧,俗名鄭自嚴,
泉州同安人,十一歲出家,
後來到長汀獅子巖靜修,
十七歲雲遊到豫章為地方除蛟患、馴猛虎,
後人為感念其英勇事蹟而立寺供奉。
巧聖仙師
就是魯班,仙師姓公輸,名般,春秋時魯國人,
是我國古代一位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
也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
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
室內存放特大號神像,
方便遊街時使用。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老街還存在的日本時代老門牌:
下街四十番地。
大溪慈康觀光陸橋
建於1986(民國75)年,
是全台唯一宮殿式陸橋,
橋上有照明設備,
成為大溪夜晚新地標,
使宮殿造型陸橋,
看起來十分具有層次變化。
走上陸橋,
好像是進入皇宮。
在陸橋上往下看,
車水馬龍。
2025年5月14日
我們苗栗縣退休警察協會
上午參訪立法院、
士林官邸花園逛過一圈,
14:00來到桃園市大溪老街。
停車場下車,
與老同事來到大慶洞,
聽說這裡有電梯可以直上老街,
不用爬階梯。
14:19
經過大溪區衛生所前。
14:22
經過位於普濟路大溪國小日式老宿舍,
為原大溪公學校(今大溪國民小學)的附屬設施。
2007年12月24日,
校長官舍和教師宿舍
以大溪國小日式宿舍之名,
由桃園縣文化局登錄歷史建築。
校長官舍
於2014(民國93)年11月20日整修完成,
保留木材建築構造。
大溪國小日式宿舍
是日治時期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
是大溪地區唯一留存陳述
現代初等教育肇始的學校建築物,
對臺灣日據時期歷史發展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
同時保留日式木造宿舍的形制與格局,
在構造材料與工法上承襲日治時期,
傳統木造宿舍的營建技術,
保有日式建築的重要特徵。
大溪國小日式宿舍
佔地30多坪,
前屋主是大溪國中的英文老師陳茂林,
陳家在大溪為書香門第,
陳茂林曾經留日,妻子為日本人,
還在家裡授課教縫紉。
後來因屋況過於陳舊,
陳家遂遷離。
2009(民國98)年,
這棟宿舍被登錄為
桃園縣歷史建築由文化局接管,
其後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
第一棟修繕開放的空間,
因此稱為壹號館。
日式老宿舍
原來的私人生活場所成為公共空間,
開啟大溪文化一扇明亮的窗。
中正公園內樹蔭下,
有蔣公騎馬銅像。
我們數位老同事沿著街道走,
隨意走隨意看。
大溪區第一公有零售市場
前方路口就要進入大溪老街
大溪老街
福古洛
童玩溪遊記柑仔店
大溪老街
月眉山觀音寺
觀音像浮雕